法规标准
标准术语
晶体crystal
晶体是具有格子构造的固体,其内部质点在空间作有规律的周期性重复排列。
晶质体crystalline 指结晶质的固体(晶体)。 晶质集合体crystalline aggregate 由无数个结晶个体组成的块体称晶质集合体。晶质集合体包括显晶质集合体和隐晶质集合体 非晶质体non-crystalline |
组成物质的内部质点在空间上呈不规则排列,不具格子构造的固体物质。
晶系crystal system
按晶体的对称程度分为七个晶系:等轴晶系(cubic system)、六方晶系(hexagonal system)、四方晶系(tetragonal system)、三方晶系(trigonal system)、斜方晶系(orthorhombic system)、单斜晶系(monoclinic system)、三斜晶系(triclinic system)。
晶体习性crystal habit
指某种矿物在一定的外界条件下,趋向于结晶成某一种形态的特征。
双晶双晶纹twin, twinning striation
双晶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同种晶体按一定的对称规律形成的规则连生。按双晶个体连生方式分为接触双晶、穿插双晶和环状双晶。接触双晶又分为简单接触双晶和聚片双晶。
双晶纹是双晶接合面在晶面、解理面或宝石切磨平面上呈现的线状条纹。
晶面晶面条纹crystal face, striation
晶体生长过程中自然形成的包围晶体表面的平面。
晶面条纹是指在晶体中出现于同一单形各个晶面上的直线状条纹,又简称生长条纹。
颜色colour
颜色是眼底视神经对光波(可见光390nm至780nm)的感应而在大脑中产生的感觉。可见光经物体选择性吸收后,其剩余光波的混合而产生的颜色即为该物体的颜色。
色带colour band
晶体内部显示出的颜色呈带状(也有块状)不均匀分布现象。原生色带是晶体生长过程中,由于介质成分及生长环境变化,导致颜色深浅变化或色彩的变化,如蓝宝石、碧玺(电气石)。
光性特征optical character
指材料对入射光的方向和传播方向发生作用,而产生的各种现象,包括材料的均质性、非均质性、非均质体的轴性和正负光性等特征。
光性均质体isotropic material
指光学性质在各个方面上均相同的物质,简称均质体。等轴晶系和非晶质的材料为光性均质体。
光性非均质体anisotropic material
指光学性质在各个方向不同的物质,简称非均质体。除等轴晶系和非晶质的材料外,均为光性非均质体。
一轴晶uniaxial crystal
指只有一个特殊方向(一个光轴),当光平行该方向入射时不发生双折射的晶体。三方晶系、四方晶系、六方晶系的晶体为一轴晶。
二轴晶biaxial crystal
指具有两个特殊方向(二个光轴),当光平行该二个方向入射时不发生双折射的晶体。斜方晶系、单斜晶系、三斜晶系的晶体为二轴晶。
正光性负光性 positive character, negative character
一轴晶宝石当其常光线的折射率小于非常光线的折射率的最大值时,该宝石为正光性。反之,该宝石为负光性。
折射率双折射率refractive index, birefringence
光在空气(或真空)中与在宝石材料中传播速度的比值为折射率,也称折光率。
非均质体中两个或三个主折射率之间的最大差值为双折射率,也称重折射率(或重折光率)。
多色性二色性三色性pleochroism, dichroism, trichroism
多色性是非均质的彩色宝石由于不同结晶方向上选择性吸收呈现不同颜色的现象。分为二色性和三色性。
二色性是一轴晶彩色宝石在二个主振动方向上呈现的二种不同颜色的现象。
三色性是二轴晶彩色宝石在不同主振动方向上由呈现三种不同颜色。
吸收光谱absorption spectrum
指连续光谱的光照射珠宝玉石材料时,被选择吸收而产生的光谱。狭义的是指在可见光(700-400nm)范围内由于选择性吸收而产生的光谱,在光谱图上表现为黑带或黑线的现象。
光泽luster
材料表面反射光的能力和特征。按光泽的强弱分为:金属光泽(metallic luster)、半金属光泽(submetallic luster)、金刚光泽(adamantine)和玻璃光泽(vitreous luster);由集合体或表面特征所引起的特殊光泽有:油脂光泽(greasy luster)、蜡状光泽(waxy luster)、珍珠光泽(pearly luster)、丝绢光泽(silky luster)等。
透明度transparency
指珠宝玉石材料透光的程度。可依次分为:透明(transparent)、亚透明(semitransparent)、半透明(translucent)、微透明(semitranslucent)和不透明(opaque)。
紫外荧光ultraviolet fluorescence
指用紫外光照射珠宝玉石时产生的可见光波。按发光的强弱分为:强、中、弱、无。
磷光性phosphorescence
指激发光源撤除后,物体在短时间内继续发光的现象。宝石鉴定中的激发源常用紫外光。
猫眼效应chatoyancy
在平行光线照射下,以弧面形切磨的某些珠宝玉石表面呈现的一条明亮光带,随样品或光线的转动而移动的现象,称为猫眼效应。猫眼效应应多数是由所含的密集平等排列的针状、管状或片状包体造成的,也有由于结构特征、固溶体出溶或纤维状晶体平行排列而致。
星光效应asterism
在平行光线照射下,以弧面形切磨的某些珠宝玉石表面呈现出两条或两条以上交叉亮线的现象,称为星光效应。常呈四射或六射星线,分别称为四射星光或六射星光。星光效应多是由于内部含有密集排列的两句或三向包体所致。
变彩效应play of colour
光从某些特殊的结构反射出时,由于干涉或衍射作用而产生的颜色或一系列颜色,随观察方向不同而变化的现象。如欧泊。
晕彩效应iridescence
光波因薄膜反射或衍射而发生干涉作用,致使某些光波减弱或消失,某些光波加强,而产生的颜色现象称为晕彩效应。如拉长石的晕彩,可称为拉长石晕彩(labradorescence)。
变色效应change of colour
在不同光源照射下,样品呈现明显颜色变化的现象,称为变色效应。常用的光源为日光灯和白炽灯两种光源。
砂金效应aventurescence
宝石内部细小片状矿物包体对光的反射所产生的闪烁现象,称为砂金效应。
火彩色散值fire, dispersion value
当白光照射到透明刻面宝石时,因色散而使宝石呈现光谱色闪烁的现象,称为火彩。
色散值是反射材料色散强度(即火彩强弱)的物理量。理论上用该材料相对于红光(B=686.7nm)的折射率与紫光(G=430.8nm)的折射率的差值来表示,差值越大,色散强度越大(火彩越强)。
密度density
宝石的密度是指单位体积物质的质量。单位是g/cm3。
硬度hardness
硬度是指宝石材料抵抗外来刻划、压入或研磨等机械作用的能力。宝石硬度采用矿物学中的摩氏硬度表示。
解理断口裂理cleavage, fracture, parting
解理是指晶体在外力作用下沿一定的结晶方向裂开呈光滑平面的性质。解理分为极完全、完全、中等、不完全。
断口是指晶体在外力作用下产生不规则破裂面的性质。常见断口类型有:不平坦状、锯齿状、贝壳状等。
裂理是晶体在外力作用下沿一定结晶方向(如双晶结合面)产生破裂的性质。
内部特征internal character
是指宝石材料中所含的固相、液相、气相包裹体,特殊类型的包裹体(如:负晶)及与宝石的晶体结构有关的现象。如:生长纹、色带、双晶纹、解理、裂理等。
外部特征external character
外部特征分为晶体的外部特征和切磨宝石的外部特征
晶体的外部特征是指除晶形、颜色、透明度和光泽外,与晶体结构有关的特殊现象,如晶面横纹、纵纹、双晶纹、生长凹坑及蚀象、溶丘等现象。
切磨宝石的外部特征是指在切磨抛光过程中留下的现象,如:刮痕、抛光纹(痕)、微缺口、空洞、损伤、烧痕、撞击痕、须状腰棱、额外刻面、棱线尖锐或圆滑等现象。
热处理heating
通过人工控制温度和氧化还原环境等条件,对样品进行加热的方法称热处理。其目的是改善或改变珠宝玉石颜色、净度和/或特殊光学效应。
高温高压处理high pressure and high temperature treatment (HPHT)
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对宝石进行处理的方法,主要用于改善或改变宝石的颜色。
漂白bleaching
采用化学溶液对样品进行浸泡,使珠宝玉石的颜色变浅或去除杂色。
浸蜡waxing
将蜡浸入珠宝玉石表层的缝隙中,用以改善外观。
无色油colourless oiling
将无色油浸入珠宝玉石的缝隙,用以改善外观。
浸有色油colour oiling
将有色油浸入珠宝玉石的缝隙,用以改善外观。
充填处理(玻璃充填、塑料充填或其他聚合物等固化材料充填)
filling or impregnation (glass filling, plastic filling or polymer filling or filling with other harden material )
用玻璃、塑料或其他聚合物等固化材料充填多孔的珠宝玉石或珠宝玉石表面的缝隙、孔洞。
染色处理dyeing
使致色物质渗入珠宝玉石,达到产生颜色、增强颜色或改善颜色均匀性的目的。
辐照处理irradiation
用高能射线辐照珠宝玉石,使其颜色发生改变。辐射处理常附加热处理。
激光钻孔laser drilling
用激光束和化学品去除钻石内部深色包体。所留下的痕迹称为激光痕,管状或漏斗状的激光痕称为激光孔。
覆膜处理coating
用涂、镀、衬等方法在珠宝玉石表面覆着薄膜,以改变珠宝玉石的光泽、颜色或产生特殊效应。
扩散处理diffusion
在高温条件下,使致色元素进入珠宝玉石的浅表层,产生颜色和/或星光效应。
本标准规定了珠宝玉石的类别、定义、定名规则及表示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珠宝玉石的定名。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6553 珠宝玉石鉴定
定义及定名规则
下列定义及定名规则适用于本标准
珠宝玉石gems
定义:珠宝玉石是对天然珠宝玉石(包括天然宝石、天然玉石和天然有机宝石)和人工宝石(包括合成宝石、人造宝石、拼合宝石和再造宝石)的统称,简称宝石。
定名总则:名种珠宝玉石的定名必须以附录A中所列基本名称为基础,按标准中规定的各类定名规则及附录B确定。
附录A基本名称中未列入的其他名称在使用时必须加括号并在其前注明附录A中所列出的同种矿物(岩石)或材料的珠宝玉石名称。
附录A未列入的其他矿物(岩石)名称可直接作为珠宝玉石名称。
“珠宝玉石”、“宝石”不能作为具体商品的名称。
天然珠宝玉石natural gems
定义:由自然界产出,具有美观、耐久、稀少性,具有工艺价值,可加工成装饰品的物质统称为天然珠宝玉石。包括天然宝石、天然玉石和天然有机宝石。
天然宝石 natural gemstones
定义:由自然界产出,具有美观、耐久、稀少性,可加工成装饰品的矿物的单晶体(可含双晶)。
定名规则:直接使用天然宝石基本名称或其矿物名称。无需加“天然”二字,如:“金绿宝石”、“红宝石”等。
a) 产地不参与定名,如:“南非钻石”、“缅甸蓝宝石”等。
b) 禁止使用由两种天然宝石名称组合而成的名称,如:“红宝石尖晶石”、“变蓝宝石”等,“变石猫眼”除外。
c) 禁止使用含混不清的商业名称,如:“蓝晶”、“绿宝石”、“半宝石”等。
天然玉石 natural jades
定义:由自然界产出的,具有美观、耐久、稀少性和工艺价值的矿物集合体,少数为非晶质体。
定名规则:直接使用天然玉石基本名称或矿物(岩石)名称。在天然矿物或岩石名称后可附加“玉”字;无需加“天然”二字,“天然玻璃”除外。
a) 不用雕琢形状定名天然玉石。
b) 不允许单独使用“玉”或“玉石”直接代替具体的天然玉石名称。
c) 附录A表A2中列出的带有地名的天然玉石基本名称,不具有产地含义。
天然有机宝石 natural organic substances
定义:由自然界生物生成,部分或全部由有机物质组成可用于首饰及装饰品的材料为天然有机宝石。养殖珍珠(简称“珍珠”)也归于此类。
定名规则:
a)直接使用天然有机宝石基本名称,无需加“天然”二字,“天然珍珠”,“天然海水珍珠”、“天然淡水珍珠”除外。
b)养殖珍珠可简称为“珍珠”,海水养殖珍珠可简称为“海水珍珠”,淡水养殖珍珠可简称为“淡水珍珠”。
c)不以产地修饰天然有机宝石名称,如:“波罗的海琥珀”。
人工宝石artificial products
定义:完全或部分由人工生产或制造用作首饰及装饰品的材料统称为人工宝石。包括合成宝石、人造宝石、拼合宝石和再造宝石。
合成宝石 synthetic stones
定义:完全或部分由人工制造且自然界有已知对应物的晶质或非晶质体,其物理性质,化学成分和晶体结构与所对应的天然珠宝玉石基本相同。
定名规则:必须在其所对应天然珠宝玉石名称前加“合成”二字,如:“合成红宝石”、“合成祖母绿”等。
a)禁止使用生产厂、制造商的名称直接定名,如:“查塔姆(Chatham)祖母绿”、“林德(Linde)祖母绿”等。
b)禁止使用易混淆或含混不清的名词定名,如:“鲁宾石”、“红刚玉”、“合成品”等。
人造宝石 artificial stones
定义:由人工制造且自然界无已知对应物的晶质或非晶质体称人造宝石。
定名规则:必须在材料名称前加“人造”二字,如:“人造钇铝榴石”,“玻璃”、“塑料”除外。
a)禁止使用生产厂、制造商的名称直接定名。
b)禁止使用易混淆或含混不清的名词定名,如:“奥地利钻石”等。
c)不允许用生产方法参与定名。
拼合宝石composite stones
定义:由两块或两块以上材料经人工拼合而成,且给人以整体印象的珠宝玉石称拼合宝石,简称“拼合石”。
定名规则:
a)逐层写出组成材料名称,在组成材料名称之后加“拼合石”三字,如:“蓝宝石、合成蓝宝石拼合石”;或以顶层材料名称加“拼合石”三字,如“蓝宝石拼合石”。
由同种材料组成的拼合石,在组成材料名称之后加“拼合石”三字,如:“锆石拼合石”。对于分别用天然珍珠、珍珠、欧泊或合成欧泊为主要材料组成的拼合石,分别用拼合天然珍珠、拼合珍珠、拼合欧泊或拼合合成欧泊的名称即可,不必逐层写出材料名称。
再造宝石 reconstructed stones
定义:通过人工手段将天然珠宝玉石的碎块或碎屑熔接或压结成具整体外观的珠宝玉石。
定名规则:在所组成天然珠宝玉石名称前加“再造”二字,如:“再造琥珀”、“再造绿松石”。
仿宝石imitation stones
定义:用于模仿天然珠宝玉石的顔色、外观和特殊光学效应的人工宝石以及用于模仿另外一种天然珠宝玉石的天然珠宝玉石可称为仿宝石。“仿宝石”一词不能单独作为珠宝玉石名称。
定名规则:
a)在所模仿天然珠宝玉石名称前冠以“仿”字,如:“仿祖母绿”、“仿珍珠”等。
b)应尽量确定给出具体珠宝玉石名称,且采用下列表示方式,如:“玻璃”
或“仿水晶(玻璃)”。
c)当确定具体珠宝玉石名称时,应遵循本标准规定的其他各项定名规则。
使用含义
仿宝石不代表珠宝玉石的具体类别。
当使用“仿某种珠宝玉石”(例如“仿钻石”)这种表示方式作为珠宝玉石名称时,意味着该珠宝玉石:
a)不是所仿的珠宝玉石(如“仿钻石”不是钻石)。
b)具体模仿材料有多种可能性(如“仿钻石”:可能是玻璃、合成立方氧化锆或水晶等)。
特殊光学效应 optical phenomena
猫眼效应 chatoyancy
3.12.1.1定名规则:可在珠宝玉石基本名称后加“猫眼”二字,如:“磷灰石猫眼”“玻璃猫眼”等。只有“金绿宝石猫眼”可直接称为“猫眼”。
星光效应 asterism
定名规则:可在珠宝玉石基本名称前加“星光”二字,如:“星光红宝石”、“星光透辉石”,具星光效应的合成宝石定名方法是,在所对应天然珠宝玉石基本名称前加“合成星光”四字,如:“合成星光红宝石”。
变色效应 colour changing
定名规则:可在珠宝玉石基本名称前加“变色”二字,如“变色石榴石”。具变色效应的合成宝石定名方法,是在所对应天然珠宝玉石基本名称前加“合成变色”四字,如“合成变色蓝宝石”。
其他特殊光学效应 other optical phenomena
定义:除星光效应、猫眼效应和变色效应外,在珠宝玉石中所出现的所有其他特殊光学效应。如:砂金效应、晕彩效应、变彩效应等。
定名规则:具其他特殊光学效应的珠宝玉石,其特殊光学效应不参加定名,可以在备注中附注说明。
优化处理 enhancement
定义
优化处理 enhancement
除切磨和抛光以外,用于改善珠宝玉石的外观(顔色、净度或特殊光学效应)、耐久性或可用性的所有方法。分为优化和处理两类。
优化 enhancing
传统的、被人们广泛接受的、使珠宝玉石潜在的美显示出来的优化处理方法。
处理 treating
非传统的、尚不被人们接受的优化处理方法。
常见方法
优化方法:热处理、漂白、浸蜡、浸无色油、染色(玉髓、玛瑙类)。
处理方法:浸有色油、充填(玻璃充填、塑料充填或其他聚合物等硬质材料充填)、浸蜡(绿松石)、染色、辐照、激光钻孔、覆膜、扩散、高温高压处理。
定名规则
优化的珠宝玉石定名
a)直接使用珠宝玉石名称;
b)珠宝玉石鉴定证书中可不附注说明。
处理的珠宝玉石定名
在所对应珠宝玉石名称后加括号注明“处理”二字或注明处理方法,如:“蓝宝石(处理)”、“蓝宝石(扩散)”、“翡翠(处理)”、“翡翠(漂白、充填)”;也可在所对应珠宝玉石名称前描述具体处理方法,如:“扩散蓝宝石”、“漂白、充填翡翠”。
在珠宝玉石鉴定证书中必须描述具体处理方法。
在目前一般鉴定技术条件下,如不能确定是否经处理时,在珠宝玉石名称中可不予表示,但必须加以附注说明且采用下列描述方式,如:“未能确定是否经过××× 处理”或“可能经过×××处理”,如:“托帕石,备注:未能确定是否经过辐照处理”,或“托帕石,备注:可能经过辐照处理”。
经处理的人工宝石可直接使用人工宝石基本名称定名。
附录 A
珠宝玉石名称
表A.1 天然宝石名称
(GB/T 16552—2003)
天然宝石基本名称 |
英文名称 |
矿物名称 |
钻石 | Diamond | 金刚石 |
红宝石
蓝宝石 |
Ruby
Sapphire |
刚玉 |
金绿宝石
猫眼 变石 变石猫眼 |
Chrysoberyl
Chrysoberyl cat’s-eye Alexandrite Alexandrite cat’s-eye |
金绿宝石 |
祖母绿
海蓝宝石 绿柱石 |
Emerald
Aquamarine Beryl |
绿柱石 |
碧玺 | Tourmaline | 电气石 |
尖晶石 | Spinel | 尖晶石 |
锆石 | Zircon | 锆石 |
托帕石 | Topaz | 黄玉 |
橄榄石 | Peridot | 橄榄石 |
石榴石
镁铝榴石 铁铝榴石 锰铝榴石 钙铝榴石 钙铁榴石 翠榴石 黑榴石 钙铬榴石 |
Garnet
Pyrope Almandite Spessartite Grossularite Andradite Demantoid Melanite Uvarovite |
石榴石
镁铝榴石 铁铝榴石 锰铝榴石 钙铝榴石 钙铁榴石 翠榴石 黑榴石 钙铬榴石 |
石英
水晶 紫晶 黄晶 烟晶 绿水晶 芙蓉石 |
Quartz
Rock crystal Amethyst Citrine Smoky quartz Green quartz Rose quartz |
石英 |
长石
月光石 天河石 日光石 拉长石 |
Feldspar
Moonstone Amazonyte Sunstone Labradorite |
长石
正长石 微斜长石 奥长石 拉长石 |
表 A.1(续)
(GB/T 16552—2003)
天然宝石基本名称 |
英文名称 |
矿物名称 |
方柱石 |
Scapolite |
方柱石 |
柱晶石 |
Kounerupine |
柱晶石 |
黝帘石 |
Zoisite |
黝帘石 |
坦桑石 | Tanzanite | |
绿帘石 |
Epidote |
绿帘石 |
堇青石 |
Iolite |
堇青石 |
榍石 |
Sphene |
榍石 |
磷灰石 |
Apatite |
磷灰石 |
辉石 |
Pyroxene |
辉石 |
透辉石 | Diopside | 透辉石 |
普通辉石 | Augite | 普通辉石 |
顽火辉石 | Enstatite | 顽火辉石 |
锂辉石 | Spodumene | 锂辉石 |
红柱石 |
Andalusite |
红柱石 |
空晶石 | Chiastolite | |
矽线石 |
Sillimanite |
矽线石 |
蓝晶石 |
Kyanite |
蓝晶石 |
鱼眼石 |
Apophyllite |
鱼眼石 |
天蓝石 |
Lazulite |
天蓝石 |
符山石 |
Idocrase |
符山石 |
硼铝镁石 |
Sinhalite |
硼铝镁石 |
塔菲石 |
Taaffeite |
塔菲石 |
蓝锥矿 |
Benitoite |
蓝锥矿 |
重晶石 |
Barite |
重晶石 |
天青石 |
Celestite |
天青石 |
方解石 |
Calcite |
方解石 |
冰洲石 | Iceland spar | |
斧石 |
Axinite |
斧石 |
锡石 |
Cassiterite |
锡石 |
磷铝锂石 |
Amblygonite |
磷铝锂石 |
透视石 |
Dioptase |
透视石 |
蓝柱石 |
Euclase |
蓝柱石 |
磷铝钠石 |
Brazilianite |
磷铝钠石 |
赛黄晶 |
Danburite |
赛黄晶 |
硅铍石 |
Phenakite |
硅铍石 |
表 A.2 天然玉石名称
(GB/T 16552—2003)
天然玉石基本名称 |
英文名称 |
主要组成矿物 |
翡翠 | Jadeite,Feicui | 硬玉、绿辉石、钠铬辉石 |
软玉
闪石玉 和田玉 白玉 青白玉 青玉 |
Nephrite
Nephrite Nephrite,Hetian Yu Nephrite Nephrite Nephrite |
透闪石、阳起石(以透闪石为主) |
欧泊
黑欧泊 火欧泊 |
Opal
Black opal Fire opal |
蛋白石 |
玉髓
玛瑙 |
Chalcedony
Agate |
玉髓 |
木变石
虎睛石 鹰眼石 |
Tiger’s-eye
Tiger’s-eye Hawk’s-eye |
石英 |
石英岩
东陵石 |
Quartzite
Aventurine quartz |
石英 |
蛇纹石
岫玉 |
Serpentine
Serpentine,Xiu Yu |
蛇纹石 |
独山玉 | Dushan Yu | 斜长石——黝帘石 |
查罗石 | Charoite | 紫硅碱钙石 |
钠长石玉 | Albite jade | 钠长石 |
蔷薇辉石
京粉玉 |
Rhodonite
Rhodonite |
蔷薇辉石、石英 |
阳起石 | Actinolite | 阳起石 |
绿松石 | Turquoise | 绿松石 |
青金石 | Lapis lazuli | 青金石 |
孔雀石 | Malachite | 孔雀石 |
硅孔雀石 | Chrysocolla | 硅孔雀石 |
葡萄石 | Prehnite | 葡萄石 |
大理石
蓝田玉 |
Marble
Lantian Yu |
方解石、白云石
方解石、蛇纹石 |
菱锌矿 | Smithsonite | 菱锌矿 |
菱锰矿 | Rhodochrosite | 菱锰矿 |
表 A.2 (续)
(GB/T 16552—2003)
天然玉石基本名称 |
英文名称 |
主要组成矿物 |
白云石 | Dolomite | 白云石 |
萤石 | Fluorite | 萤石 |
水钙铝榴石 | Hydrogrossular | 水钙铝榴石 |
滑石 | Talc | 滑石 |
硅硼钙石 | Datolite | 硅硼钙石 |
羟硅硼钙石 | Howlite | 羟硅硼钙石 |
方钠石 | Sodalite | 方钠石 |
赤铁矿 | Hematite | 赤铁矿 |
天然玻璃
火山玻璃 玻璃陨石 黑曜岩 |
Natural glass
Valcanic glass Moldavite Obsidian |
天然玻璃
火山玻璃 玻璃陨石 黑曜岩 |
鸡血石 | Chicken-blood stone | 辰砂、地开石、高岭石、叶蜡石 |
寿山石
田黄 |
Larderite
Tian Huang |
地开石、高岭石、珍珠陶土 |
青田石 | Qingtian stone | 叶蜡石、地开石、高岭石 |
表A.3 天然有机宝石名称
天然有机宝石基本名称 |
英文名称 |
材料名称 |
天然珍珠
天然海水珍珠 天然淡水珍珠 |
Natural pearl
Seawater natural pearl Freshwater natural pearl |
天然珍珠 |
养殖珍珠,珍珠
海水养殖珍珠(海水珍珠) 淡水养殖珍珠(淡水珍珠) |
Cultured pearl
Seawater cultured pearl Freshwater cultured pearl |
养殖珍珠 |
珊瑚 | Coral | 贵珊瑚 |
琥珀 | Amber | 琥珀 |
煤精 | Jet | 褐煤 |
象牙* | Ivory | 象牙 |
龟甲
玳瑁 |
Tortoise shell | 龟甲 |
贝壳 | Shell | 贝壳 |
硅化木 | Pertrified wood | 硅化木 |
*根据相关法律,象牙及其制品禁止非法拍卖、销售。 |
表A.4 合成宝石名称
(GB/T 16552—2003)
合成宝石基本名称 |
英文名称 |
材料名称 |
合成钻石 | Synthetic diamond | 合成金刚石 |
合成红宝石
合成蓝宝石 |
Synthetic ruby
Synthetic sapphire |
合成刚玉 |
合成祖母绿
合成绿柱石 |
Synthetic emerald
Synthetic beryl |
合成绿柱石 |
合成金绿宝石
合成变石 |
Synthetic chrysoberyl
Synthetic alexandrite |
合成金绿宝石 |
合成尖晶石 | Synthetic spinel | 合成尖晶石 |
合成欧泊 | Synthetic opal | 合成蛋白石 |
合成水晶
合成紫晶 合成黄晶 合成烟晶 合成绿水晶 |
Synthetic quartz
Synthetic amethyst Synthetic citrine Synthetic smoky quartz Synthetic green quartz |
合成水晶 |
合成金红石 | Synthetic rutile | 合成金红石 |
合成绿松石 | Synthetic turquoise | 合成绿松石 |
表A.5 人造宝石名称
(GB/T 16552—2003)
人造宝石基本名称 |
英文名称 |
材料名称 |
人造钇铝榴石 |
Yttrium aluminium garnet YAG——artificial product |
钇铝榴石 |
人造钆镓榴石 |
Gadolinium gallium garnet GGG——artificial product |
钆镓榴石 |
人造钛酸锶 |
Strontium titanate-artificial product |
钛酸锶 |
塑料 |
Plastic |
塑料 |
玻璃 |
Glass-artificial product |
玻璃 |
附录B
优化处理珠宝玉石
表B.1 常见珠宝玉石优化处理方法及类别
(GB/T 16552—2003)
珠宝玉石基本名称 |
优化处理方法 |
效果 |
优化处理类别 |
钻石 |
激光钻孔 |
改善净度 |
处理 |
覆膜 |
改善顔色 |
处理 |
|
充填 |
改善净度 |
处理 |
|
辐照(附热处理) |
改善顔色 |
处理 |
|
高温高压处理 |
改善顔色 |
处理 |
|
红宝石 |
热处理 |
改善顔色 |
优化 |
浸有色油 |
增色 |
处理 |
|
染色 |
增色 |
处理 |
|
充填 |
增加透明度 |
处理 |
|
扩散 |
增色或产生星光效应 |
处理 |
|
蓝宝石 |
热处理 |
改善顔色 |
优化 |
扩散 |
增色或产生星光效应 |
处理 |
|
辐照 |
改变顔色 |
处理 |
|
猫眼 |
辐照 |
改善光线和顔色 |
处理 |
绿柱石 |
热处理 |
去除杂色,产生粉红色 |
优化 |
辐照 |
产生黄色、蓝色 |
处理 |
|
覆膜 |
产生绿色外观 |
处理 |
|
祖母绿 |
浸无色油 |
改善外观 |
优化 |
浸有色油 |
增色 |
处理 |
|
聚合物充填 |
改善顔色、耐久性 |
处理 |
|
海蓝宝石 |
热处理 |
产生纯正蓝色 |
优化 |
碧玺 |
热处理 |
改善净度 |
优化 |
浸无色油 |
改善顔色 |
优化 |
|
浸有色油 |
改善顔色 |
处理 |
|
充填 |
改善净度 |
处理 |
|
辐照 |
改变顔色 |
处理 |
|
染色 |
改变顔色 |
处理 |
|
锆石 |
热处理 |
改变顔色 |
优化 |
托帕石 |
热处理 |
产生粉红色 |
优化 |
辐照 |
产生绿色、黄色、蓝色 |
处理 |
|
扩散 |
产生蓝色等 |
处理 |
|
石英 |
热处理 |
产生黄色、无色 |
优化 |
辐照 |
产生紫色、烟色 |
优化 |
|
染色 |
用于仿宝石 |
处理 |
表B.1 (续)
(GB/T 16552—2003)
珠宝玉石基本名称 |
优化处理方法 |
效果 |
优化处理类别 |
长石 |
覆膜 | 改善外观 | 处理 |
浸蜡 | 改善外观 | 处理 | |
辐照 | 产生颜色 | 处理 | |
方柱石 |
辐照 | 产生紫色 | 处理 |
坦桑石 |
热处理 | 产生紫蓝色 | 优化 |
锂辉石 |
辐照 | 产生紫色、绿色 | 处理 |
红柱石 |
热处理 | 改善颜色 | 优化 |
方解石 |
染色 | 产生各种颜色 | 处理 |
浸蜡或充填 | 改变净度,防裂开 | 处理 | |
辐照 | 产生颜色 | 处理 | |
蓝柱石 |
辐照 | 产生黄色 | 处理 |
翡翠 |
漂白、浸蜡 | 改变外观 | 处理 |
漂白、充填 | 改变外观 | 处理 | |
热处理 | 产生红色、黄色 | 优化 | |
覆膜 | 产生绿色 | 处理 | |
染色 | 产生鲜艳颜色 | 处理 | |
软玉 |
浸蜡 | 改善外观 | 优化 |
染色 | 产生鲜艳颜色 | 处理 | |
欧泊 |
浸无色油 | 改善外观 | 优化 |
染色 | 加强变彩 | 处理 | |
充填 | 改善外观、耐久性 | 处理 | |
覆膜 | 改善变彩 | 处理 | |
玉髓(玛瑙) |
热处理 | 产生鲜艳颜色 | 优化 |
染色 | 产生鲜艳颜色 | 优化 | |
石英岩 |
染色 | 用于仿宝石 | 处理 |
蛇纹石 |
浸蜡 | 改善外观 | 优化 |
染色 | 产生鲜艳颜色 | 处理 | |
绿松石 |
浸蜡 | 加深颜色 | 处理 |
染色 | 加深颜色 | 处理 | |
充填 | 改善颜色、耐久性 | 处理 | |
青金石 |
浸蜡 | 改善外观 | 优化 |
浸无色油 | 改善外观 | 优化 | |
染色 | 改善外观 | 处理 | |
蓝柱石 |
辐照 | 以产生蓝色 | 处理 |
孔雀石 |
浸蜡 | 改善外观 | 优化 |
充填 | 改善耐久性 | 处理 | |
大理石 |
染色 | 用于仿宝石 | 处理 |
萤石 |
热处理 | 改善颜色 | 优化 |
充填 | 改善外观,防裂开 | 处理 | |
辐照 | 改变颜色 | 处理 |
表B.1(续)
GB/T 16552—2003
珠宝玉石基本名称 |
优化处理方法 |
效果 |
优化处理类别 |
滑石 |
染色 | 产生各种颜色 | 处理 |
覆膜 | 改善外观,掩盖裂隙 | 处理 | |
羟硅硼钙石 |
染色 | 增色 | 处理 |
鸡血石 |
充填 | 增加红色 | 处理 |
覆膜 | 改善外观,增加红色 | 处理 | |
寿山石 |
热处理 | 改善或改变颜色 | 优化 |
染色 | 产生黄、红至棕红色 | 处理 | |
覆膜 | 改变外观 | 处理 | |
天然珍珠 |
漂白 | 改善外观 | 优化 |
染色 | 产生黑色、灰色 | 处理 | |
养殖珍珠(珍珠) |
漂白 | 改善外观 | 优化 |
染色 | 产生粉红色、蓝色、黑色、灰色等 | 处理 | |
辐照 | 产生蓝色、灰色、黑色等 | 处理 | |
珊瑚 |
漂白 | 改善外观 | 优化 |
浸蜡 | 改善外观 | 优化 | |
充填 | 改善颜色、耐久性 | 处理 | |
染色 | 产生红色 | 处理 | |
琥珀 |
热处理 | 加深颜色 | 优化 |
染色 | 加深颜色 | 处理 | |
象牙 |
漂白 | 去除杂色 | 优化 |
浸蜡 | 改善外观 | 优化 | |
染色 | 用于艺术品 | 处理 | |
贝壳 |
覆膜 | 产生珍珠光泽仿珍珠 | 处理 |
染色 | 产生各种颜色 | 处理 |
钻石分级
一、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天然的未镶嵌及镶嵌抛光钻石的分级规则。
本标准适用于天然的未镶嵌及镶嵌抛光钻石的分级。
二、样品的适用条件
当样品同时满足以下条件时,本标准适用。
未镶嵌抛光钻石质量大于等于0.0400g(0.20ct);镶嵌抛光钻石质量在0.0400g(0.20ct,含至0.2000g(1.00ct,含)之间。
未镶嵌及镶嵌抛光钻石的颜色为无色至浅黄(褐、灰)色系列。
未镶嵌及镶嵌抛光钻石的切工为标准圆钻型。
未镶嵌及镶嵌抛光钻石未经覆膜、裂隙充填等优化处理。
质量小于0.0400g(0.20ct)的镶嵌及未镶嵌抛光钻石分级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三、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6552珠宝玉石名称
GB/T 16553珠宝玉石鉴定
GB/T 18303钻石色级比色目视评价方法
1、术语
下列术语适用于本标准。
钻石diamond
是主要由碳元素组成的等轴(立方)晶系天然矿物。摩氏硬度10,密度3.52(±0.01)g/cm3,折射率2.417,色散0.044。
使用“钻石”名词不考虑产地。
钻石分级 diamond grading
从颜色(colour)、净度(clarity)、切工(cut)及质量(carat))四个方面对钻石进行等级划分,简称4C分级。
颜色分级 colour grading
采用比色法,在规定的环境下对钻石颜色进行等级划分。
比色石diamond master set
一套已标定颜色级别的标准圆钻型切工钻石样品。依次代表由高至低连续的颜色级别。
比色灯diamond light
色温在5500K~7200K范围内的日光灯。
比色板、比色纸white background
用作比色背景的无明显定向反射作用的白色板或白色纸。
荧光强度fluorescence degree
钻石在长波紫外光照射下发出的可见光强弱程度。
荧光强度对比样品masterstoneoffluorescence degree
一套已标定荧光强度级别的标准圆钻型切工的钻石样品,由3粒组成,依次代表强、中、弱三个级别的下限。
净度分级clarity grading
在10倍放大镜下,对钻石内部和外部的特征进行等级划分。
钻石的内部特征 internal characteristics
包含在或延伸至钻石内部的天然包裹体、生长痕迹和人为造成的缺陷(详见附录表A.1)。
钻石的外部特征 external characteristics
暴露在钻石外表的天然生长痕迹和人为造成的缺陷。
切工分级 cut grading
通过测量和观察,从比率和修饰度两个方面对钻石加工工艺完美性进行等级划分。
标准圆钻型切工 round brilliant cut
钻石贸易中仍然沿用克拉这一质量单位,1.00ct=200mg
由57或58个刻面按一定规律组成的圆形切工(见图1)。标准圆钻型切工各部分名称见图2、图3
![]() |
![]() |
冠部俯视示意图 |
亭部俯视示意图 |
图1 标准圆钻型切工冠部、亭部俯视示意图 |
![]() |
图2标准圆钻型切工侧视示意图 |
![]() |
图3 标准圆钻型切工各刻面名称示意图 |
直径 diameter
钻石腰部圆形水平面的直径。其中最大值称为最大直径,最小值称为最小直径,1/2(最大直径+最小直径)值称为平均直径。
全深 total depth
钻石台面至底尖之间的垂直距离。
腰girdle
钻石中直径最大的圆周。
冠部crown
腰以上部分。有33个刻面。
亭部pavilion
腰以下部分。有24或25个刻面。
台面table facet
冠部八边形刻面。
冠部主刻面(风筝面)upper main facet
冠部四边形刻面。
星刻面star facet
冠部主刻面与台面之间的三角形刻面。
上腰面upper girdle facet
腰与冠部主刻面之间的似三角形刻面。
亭部主刻面pavilion main facet
亭部四边形刻面。
下腰面 lower girdle facet
腰与亭部主刻面之间的似三角形刻面。
底尖(或底小面) culet
亭部主刻面的交汇点,呈点状或呈小八边形刻面。
冠部角αcrown angle α
冠部主刻面与腰部水平面的夹角。
亭部角β pavilion angle β
亭部主刻面与腰部水平面的夹角。
比率proportion
各部分相对于平均直径的百分比。包括以下要素(详见图4)。
台宽比table
台面宽度相对于平均直径的百分比,计算公式见式(1)。
![]() |
冠高比crown
![]() 图4 |
冠部高度相对于平均直径的百分比,计算公式见式(2)。
![]() |
腰厚比 girdle
腰部厚度相对于平均直径的百分比,计算公式见式(3)。
![]() |
亭深比pavilion
亭部深度相对于平均直径的百分比,计算公式见式(4)。
![]() |
全深比 total depth
全深相对于平均直径的百分比,计算公式见式(5)。
![]() |
底尖比culet
底尖直径相对于平均直径的百分比,计算公式见式(6)。
![]() |
修饰度finish
抛磨工艺的评价。
颜色分级
颜色级别
颜色级别
按钻石颜色变化划分为12个连续的颜色级别,用英文字母D、E、F、G、H、I、J、K、L、M、N、
颜色级别划分规则
待分级钻石与某一比色石颜色相同,则该比色石的颜色级别为待分级钻石的颜色级别。
待分级钻石颜色介于相邻两粒连续的比色石之间,则以其中较低级别表示待分级钻石颜色级别。
待分级钻石颜色高于比色石的最高级别,仍用最高级别表示该钻石的颜色级别。
待分级钻石颜色低于“N”比色石,则用
表1 钻石颜色级别对照表
|
荧光强度级别
按钻石在长波紫外光下发光强弱划分为“强”、“中”、“弱”、“无”4个级别。
荧光强度级别划分规则
待分级钻石的荧光强度与荧光强度比对样品中的某一粒相同,则该样品的荧光强度级别为待分级钻石的荧光强度级别。
待分级钻石的荧光强度介于相邻的两粒比对样品之间,则以较低级别代表该钻石的荧光强度级别。
待分级钻石的荧光强度高于比对样品中的“强”,仍用“强”代表该钻石的荧光强度级别。
待分级钻石的荧光强度低于比对样品中的“弱”,则用“无”代表该钻石的荧光强度级别。
分级要求
客观条件
颜色分级应在无阳光直射的室内环境中进行,分级环境色调应为白色或灰色。分级时采用专用的比色灯,并以比色板或比色纸为背景。
人员要求
从事颜色分级的技术人员应受过专门的技能培训,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由2~3名技术人员独立完成同一样品的颜色分级,并取得统一结果。
净度分级
净度级别
分为LC、VVS、VS、SI、P五个大级别,又细分为LC、VVS1、VVS2、VS1、VS2、SI1、SI2、P1、P2、P3十个小级别。
对于质量低于(不含)0.0940g(0.47ct)的钻石,净度级别可划分为五个大级别。
净度级别的划分规则
LC级
在10倍放大镜下,未见钻石具内外部特征。下列情况仍属LC级:
额外刻面位于亭部,冠部不可见原始晶面位于腰围内,不影响腰部的对称,冠部不可见。
内部生长线无反射现象,不影响透明度。钻石内、外部有极轻微的特征,经轻微抛光后可去除。
上述情况对以下级别划分不产生影响。
VVS级
在10倍放大镜下,钻石具极微小的内、外部特征,细分为VVS1、VVS2。钻石具有极微小的内、外部特征,10倍放大镜下极难观察,定为VVS1级。钻石具有极微小的内、外部特征,10倍放大镜下很难观察,定为VVS2级。
VS级
在10倍放大镜下,钻石具细小的内、外部特征,细分为VS1、VS2。钻石具细小的内、外部特征,10倍放大镜下难以观察,定为VS1级。钻石具细小的内、外部特征,10倍放大镜下比较容易观察,定为VS2级。
SI级
在10倍放大镜下,钻石具明显的内、外部特征,细分为SI1、SI2。
钻石具明显的内、外部特征,10倍放大镜下容易观察,定为SI1级。钻石具明显的内、外部特征,10倍放大镜下很容易观察,定为SI2级。
P级
从冠部观察,肉眼可见钻石具内、外部特征,细分为P1、P2、P3。钻石具明显的内、外部特征,肉眼可见,定为P1。钻石具很明显的内、外部特征,肉眼易见,定为P2。钻石具极明显的内、外部特征,肉眼极易见,定为P3。
分级要求
环境要求
在10倍放大镜下分级,采用比色灯照明。
人员要求
从事净度分级的技术人员应受过专门的技能培训,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由2~3名技术人员独立完成同一样品的净度分级,并取得统一结果。
切工分级
测量项目
规格
单位:毫米(mm),精确至0.01。 最大直径。 最小直径。 全深。
比率
比率测量取整数,必要时精确至0.5。
台宽比。
冠高比。
腰厚比。
亭深比。
全深比。
底尖比。
冠角
单位:度(°),精确至0.5。
测量方法
仪器测量法使用钻石比例镜、全自动切工测量仪以及各种微尺、卡尺,直接对各测量项目进行测量。 倍放大镜目测法使用10倍放大镜目测各测量项目。
比率分级比率级别
分为:很好、好、一般三个级别。
比率级别划分规则
各部分比率级别划分详见表2,比率级别由全部测量项目中的最低等级表示。
表2比率分级表
级别 测量项目 |
一般 |
好 |
很好 |
好 |
一般 |
台宽比 |
≤50.0 |
51.0~52.0 |
53.0~66.0 |
67.0~70.0 |
≥71.0 |
冠高比 |
≤8.5 |
9.0~10.5 |
11.0~16.0 |
16.5~18.0 |
≥18.5 |
腰厚比 |
0~0.5 (极薄) |
1.0~1.5 (薄) |
2.0~4.5 (适中) |
5.0~7.5 (厚) |
≥8.0 (极厚) |
亭深比 |
≤39.5 |
40.0~41.0 |
41.5~45.0 |
45.5~46.5 |
≥47.0 |
底尖比 |
<2.0(小) |
2.0~4.0(中) |
>4.0(大) |
||
全深比 |
≤52.5 |
53.0~55.5 |
56.0~63.5 |
64.0~66.5 |
≥67.0 |
冠角 |
≤26.5° |
27.0°~30.5° |
31.0°~37.5° |
38.0°~40.5° |
≥41.0° |
修饰度分级
修饰度级别
在10倍放大镜下分为:很好、好、一般三个级别。
影响修饰度的要素
钻石刻面留有抛光纹。钻石腰围不圆。冠部与亭部刻面尖点未对齐。刻面尖点不够尖锐。同种刻面大小不均等。台面和腰部不平行。腰呈波浪形。
修饰度级别划分规则。
无6.4.2项所列各项或仅有轻微6.4.2.1项,为很好。仅有6.4.2.1和6.4.2.2两项或仅有一项,为好。除上述两种情况之外,均为一般。
分级要求
采用仪器测量法测量时,所用仪器应满足各测量项目的精度要求。
技术人员应受过专业技能培训,正确掌握仪器测量和10倍放大镜目测的方法和技巧。
采用10倍放大镜目测法测量比率时,应由2~3名技术人员独立完成同一样品的比率测量,并取得统一结果。
钻石的质量
质量单位
钻石的质量单位为克(g)。准确度为0.0001。钻石贸易中仍可用“克拉(ct)”作为质量单位。1.0000g=5.00ct。钻石的质量表示方法为:在质量数值后的括号内注明相应的克拉值。例0.2000g(1.00ct)。
质量的称量
用准确度是0.0001g的天平称量。质量数值保留至小数点后第4位。换算为克拉值时,保留至小数点后第2位。克拉值小数点后第3位逢9进1,其他忽略不计。
钻石分级证书
钻石分级证书的基本内容
基本内容是钻石分级证书中必须具备的内容。
1 证书编号。
2 质量
3 规格
表示方式:最大直径×最小直径×全深。
4 颜色级别及荧光强度级别。
5 净度级别。
6 切工。
比率:应有最大直径、最小直径、全深、台宽比、腰厚比、亭深比、底尖比的测量值。
修饰度级别。
7 净度素描图。
8 签章和日期。
其他
钻石分级证书中可选择的内容。如:比率级别、颜色坐标、净度坐标、备注等。
常见钻石内、外部特征类型
表 A.1常见钻石内部特征类型符号表
编号 |
符号 |
名称 |
说明 |
01 |
![]() |
点状包体 |
钻石内部极小的天然包裹物。 |
02 |
![]() |
云状物 |
钻石中朦胧状、乳状、无清晰边界的天然包裹物 |
03 |
![]() |
浅色包裹体 |
钻石内部的浅色或无色天然包裹物。 |
04 |
![]() |
深色包裹体 |
钻石内部的深色或黑色天然包裹物。 |
05 |
![]() |
内部纹理 |
钻石内部的天然生长痕迹。 |
06 |
![]() |
内凹原始晶面 |
凹入钻石内部的天然结晶面。 |
07 |
![]() |
羽状纹 |
钻石内部或延伸至内部的裂隙,形似羽毛状。 |
08 |
![]() |
须状腰 |
腰上细小裂纹深入内部的部分。 |
09 |
![]() |
空洞 |
大而深的不规则破口。 |
10 |
![]() |
破口 |
腰部边缘破损的小口。 |
11 |
![]() |
击痕 |
受到外力撞击留下的痕迹 |
12 |
![]() |
激光痕 |
用激光束和化学品去除钻石内部深色包裹物时留下的痕迹。管状或漏斗状痕迹称为激光孔。可被高折射率玻璃充填。 |
表A.2常见的钻石外部特征类型符号表
编号 |
符号 |
名称 |
说明 |
01 |
![]() |
原始晶面 |
为保持最大质量而在钻石腰部或近腰部保留的天然结晶面。 |
02 |
![]() |
表面纹理 |
钻石表面的天然生长痕迹。 |
03 |
![]() |
抛光纹 |
抛光不当造成的细密线状痕迹,在同一刻面内相互平行。 |
04 |
![]() |
刮伤 |
表面很细的划伤痕迹。 |
05 |
![]() |
烧痕 |
抛光不当所致的糊状疤痕。 |
06 |
![]() |
额外刻面 |
规定之外的所有多余刻面。 |
07 |
![]() |
缺口 |
腰或底尖上细小的撞伤。 |
08 |
![]() |
棱线磨损 |
棱线上细小的损伤,呈磨毛状。 |
附录B
镶嵌钻石分级规则
GB/T 16554—2003
镶嵌钻石的颜色等级
镶嵌钻石颜色采用比色法分级,分为7个等级,与未镶嵌钻石颜色级别的对应关系详见表
表B.1 镶嵌钻石颜色等级对照表
镶嵌钻石 颜色等级 |
D-E |
F-G |
H |
I-J |
K-L |
M-N |
|
|||||
对应的未镶嵌钻石颜色级别 |
D |
E |
F |
G |
H |
I |
J |
K |
L |
M |
N |
|
镶嵌钻石颜色分级应考虑金属托对钻石颜色的影响,注意加以修正。
镶嵌钻石的净度等级
在10倍放大镜下,镶嵌钻石净度分为:LC、VVS、VS、SI、P五个等级。
镶嵌钻石的切工测量与描述
对满足切工测量的镶嵌钻石,采用10倍放大镜目测法或仪器测量法,测量台宽比、亭深比等比率要素。
对满足切工测量的镶嵌钻石,采用10倍放大镜目测法,对影响修饰度的要素加以描述。
附录B
镶嵌钻石分级规则
GB/T 16554—2003
镶嵌钻石的颜色等级
镶嵌钻石颜色采用比色法分级,分为7个等级,与未镶嵌钻石颜色级别的对应关系详见表
表B.1 镶嵌钻石颜色等级对照表
镶嵌钻石 颜色等级 |
D-E |
F-G |
H |
I-J |
K-L |
M-N |
|
|||||
对应的未镶嵌钻石颜色级别 |
D |
E |
F |
G |
H |
I |
J |
K |
L |
M |
N |
|
镶嵌钻石颜色分级应考虑金属托对钻石颜色的影响,注意加以修正。
镶嵌钻石的净度等级
在10倍放大镜下,镶嵌钻石净度分为:LC、VVS、VS、SI、P五个等级。
镶嵌钻石的切工测量与描述
对满足切工测量的镶嵌钻石,采用10倍放大镜目测法或仪器测量法,测量台宽比、亭深比等比率要素。
对满足切工测量的镶嵌钻石,采用10倍放大镜目测法,对影响修饰度的要素加以描述。
X射线荧光光谱法
一、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贵金属首饰含量的x射线荧光光谱无损检测方法及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首饰及其他工艺品中贵金属金、银、铂等表层含量的测定及委托检验(需征得委托方及被委托方同意)和生产企业内部管理(不包括生产质量控制)。
二、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9288-1998 首饰含金量分析方法
GB/T11886-1989 首饰含银量化学分析方法
QB/T1656-1992 铂首饰化学分析方法钯、铑、铂量的测定
三、方法原理
本方法的原理是贵金属首饰表层经x射线激发,发射出特征x射线荧光光谱,测量特征谱线的能量或波长,可进行定性分析;测量谱线强度,即可进行定量分析,
四、仪器和设备
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仪。
金、银、铂国内外标准物质。
五、测试方法及要求
仪器的校核
根据仪器的具体要求进行校核。
测试条件
实验室的环境条件要求应满足相应仪器要求。
仪器达到稳定状况方可进行测量。
测试方法
选取测试点不得少于三点。
测量值取各测量结果的平均值。
六、影响测量结果的因素
由于首饰产品的特殊情况,受方法原理的限制,在使用本方法时检测人员应了解和熟悉以下影响测试结果的因素(这些影响因素在不同情况下将对特征谱线强度的采集产生很大的影响,甚至造成误判):
a)被测样品与标准物质所含元素组成和含量有较大的差异;
b)被测样品的表面有镀层或经化学处理;
c)测量时间;
d)样品的形状;
e)样品测量的面积;
f)贵金属的含量多少;
g)被测样品的均匀程度(包括偏析和焊药等)。
七、测量结果处理
由于被测的首饰产品不同,使用的仪器不同,检测人员的素质水平不同,对检测结果的接收范围建议在以下范围内选取。随贵金属含量的减少,可接收的范围将增大。
测量结果的误差范围为0.1%-3%,也可以根据委托方的协议确定。
对结果如有争议,应以GB/T9288、GB/T11886、和QB/T1656的分析结果为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 11887-2008
代替GB/T 11887-2002
贵金属纯度的规定及命名方法
Jewellery-Fineness of precious metal alloys and designation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首饰中贵金属的纯度范围(不包括焊药成分,但成品整体(配件除外)含量不得低于规定的纯度范围)、首饰产品标识、测定方法和贵金属首饰的命名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首饰行业和国内生产及销售的首饰。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
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各
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9288 金合金首饰 金含量的测定 灰吹法(火试金法)(GB/T 9288-2006,ISO 11426:1997,MOD)
GB/T 16552 珠宝玉石 名称
GB/T 16553 珠宝玉石 鉴定
GB/T 16554 钻石分级
GB/T 18781 养殖珍珠分级
GB/T 17832 银合金首饰 银含量的测定 溴化钾容量法(电位滴定法)(GB/T 17832-2008,ISO 11427:1993,MOD)
GB/T 19719 首饰 镍释放量的测定 光谱法(GB/T 19719-2005,EN 1811:1998,MOD)
GB/T 铂合金首饰 铂、钯含量的测定 氯铂酸铵重量法和丁二酮肟重量法(GB/T 19720-2005,ISO 11210:1995,MOD)
GB/T 21198.6贵金属合金首饰中贵金属含量的测定 ICP光谱法 第6部分:差减法
QB/T 1689 贵金属饰品术语
SN/T 2004.3-2005 电子电气产品中六价铬的规定 第3部分: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纯度 fineness
贵金属元素的最低含量,以贵金属的含量千分数计量。
3.2 印记 marking
打印在贵金属首饰上的标识。
3.3 mark
用于识别产品及其质量、数量、特征、特性和使用方法所做的各种说明的统称。标识可以用文字、符号、数字、图案及其他形式表示。
4 纯度范围
纯度以最低值表示,不得有负公差。
4.1 贵金属及其合金的纯度范围见表1。
表1
贵金属及其合金 | 纯度千分数最小值 | 纯度的其他表示方法 |
金及其合金 | 375 585 750 916 990 (999) |
9K 14K 18K 22K 足金 (千足金) |
铂(白金)及其合金 | 850 900 950 990 (999) |
– – – 足铂(足白金) (千足铂,千足铂金,千足白金 |
钯及其合金 | 500 950 990 (999) |
– – 足钯 (千足钯,千足钯金) |
银及其合金 | 800 925 990 (999) |
– – 足银 (千足银) |
注1:不在括弧内的值将优先考虑 注2:24K理论纯度为百分之百 |
4.2 首饰配件材料的纯度应于主体一致。因强度和弹性的需要,配件材料应符合以下规定:
4.2.1 金含量不低于91.6%(22K)的金首饰,其配件的金含量不得低于90%。
4.2.2 铂含量不低于95%的铂首饰,其配件的铂含量不低于90%。
4.2.3 钯含量不低于95%的钯首饰,其配件的钯含量不得低于90%。
4.2.4 足银、千足银首饰,其配件的银含量不得低于92.5%。
4.3 贵金属及其合金首饰中所含元素不得对人体健康有害。
4.3.1 首饰中铅、汞、镉、六价铬、砷等有害元素的含量都必须小于0.1%。
4.3.2 含镍首饰(包括非贵金属首饰)应符合以下规定:
4.3.2.1 用于耳朵或人体的任何其他部位穿孔,在穿孔伤口愈合过程中摘除或保留的制品,
其镍在总体质量中的含量必须小于0.2微克/(厘米 2/星期)。
4.3.2.2 与人体皮肤长期接触的制品如:
──耳环;
──项链,手镯和手链,脚链,戒指;
──手表表壳,表链,表扣;
──按扣,搭扣,铆钉,拉链和金属标牌(如果不是钉在衣服上)。
这些制品与皮肤长期接触部分的镍释放量必须小于0.5微克/厘米 2 /星期;
4.3.2.3 4.3.2.2条中所指定的制品如表面有镀层,其镀层必须保证与皮肤长期接触部分在正常使
用的两年内,镍释放量小于0.5/厘米 2 /星期。
4.3.2.4 除了上述 4.3.2.1、4.3.2.2、4.3.2.3 中所列明的,其他同类制品必须达到同样要求,否则
不得进入市场。
5 首饰产品标识
首饰产品标识包括印记和标签。
5.1 印记的内容
印记内容应包括:厂家代号、纯度、材料以及镶钻首饰主钻石(0.10克拉以上)的质量。
例如:北京花丝镶嵌厂生产的18K金镶嵌0.45克拉钻石的首饰印记为:京A18K 金 0.45ct D。
5.2 纯度的表示方法
按表1的规定打印记,配件按4.2的规定打印记。
5.2.1 金首饰以纯度千分数(K数)和金、Au或G的组合。例:金750(18K金),Au750(Au18K),G750(G18K)。
5.2.2 铂首饰以纯度千分数和铂(铂金、白金)或Pt的组合。例:铂900,Pt990或足铂(足白金)。
5.2.3 钯首饰纯度千分数和钯(钯金)或Pt的组合。例:钯(钯金)950,Pt900。
5.2.4 银首饰以纯度千分数和银、Ag或S的组合。例:银925,Ag925,S925。
5.2.5 当采用不同材质或不同纯度的贵金属制作首饰时,材料和纯度应分别表示。
5.2.6 当首饰因过细过小等原因不能打印记时,应附有包含印记内容的标识。
6 测定方法
6.1 贵金属首饰纯度的测定
应采用被认可的方法进行测定。当测试结果出现分歧时,分别采用GB/T 9288、GB/T 17832、GB/T 19720 GB/T 21198.6的方法分别对金首饰中的金含量、银首饰中的银含量、铂首饰中的铂含量、钯首饰中的钯含量进行仲裁。
6.2 有害元素的测定
6.2.1 应采用被认可的方法测定首饰中铅、汞、镉、六价铬、砷等有害元素。首饰中铅、汞、镉的测定可参照GB/T 21198.6,六价铬的测定可参照SN/T 2..4.3-2005的5.3-5.5。
6.2.2 首饰中镍的释放量采用GB/T 19719 测定。
7 命名规则
7.1 贵金属首饰应按纯度、材料、宝石名称、品种的内容命名。
例如1:18K金红宝石戒指
例如2:Pt900钻石戒指
7.2 贵金属首饰品种的命名依据QB/T1689 的规定。
7.3 镶嵌宝石的鉴定及命名按照GB/T 16552、GB/T16553 、GB/T16554 、GB/T 18781进行。镶嵌首饰上的宝石的品质分级作为参考级别。
附录A
本标准章条与 ISO 9202:1991 章条编号对照
表A.1给出了本标准章条编号与ISO 9202:1991章条编号对照一览表
表A.1 本标准章条编号与ISO 9202:1991章条编号对照
本标准章条编号 | 对应的国际标准章条编号 |
1 | 1 |
2 | – |
3.1 | 2.1 |
3.2 | – |
4.1 | 3 |
4.2 | – |
4.3 | – |
5 | – |
6 | 4 |
7 | – |
附录B
本标准与 ISO 9202:1991 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
表A.1给出了本标准与ISO 9202:1991的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的一览表
表B.1 本标准与ISO 9202:1991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
本标准的章条编号 | 技术性差异 | 原因 |
1 | 增加了标准的使用范围和规定的内容。 | 符合我国国情及市场需求。 |
2 | 增加了规范性引用文件。 | 便于标准的理解和执行。 |
3 | 增加了“印记”的术语和定义。 | 便于标准的理解。 |
4.1 | 表1中增加了足金、钱足金、足铂、千足铂、足钯、钱足钯、足银、千足银等贵金属纯度。 | 符合我国国情及市场需求。 |
4.2 | 增加关于首饰配件的要求。 | 符合我国国情。 |
4.3 | 增加了首饰中有害元素限制的规定。 | 保护消费者健康。 |
5 | 增加了首饰印记的规定。 | 便于标准的执行。 |
6 | 列出了我国相应的检测方法标准。 | 便于标准的执行。 |
7 | 增加了首饰的命名方法。 | 便于标准的执行。 |